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06年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最隆重莫过于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自“清明”成为法定节假日后,民间返乡祭扫活动更加兴盛、更具规模。据了解,烧香、焚纸、放鞭炮等祭祀亡人的传统方式,因其污染环境和存在火灾隐患已逐渐被有条件地限制。现在因为河源百姓自觉选择文明、环保的祭奠方式,往年浓烟滚滚、纸灰漫天飞的情况已好转很多。如今,很多年轻的一代都是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在网上祭扫,利用这样一个虚拟空间,也可以在这儿上柱香、燃烧蜡烛或者写一些纪念亲人的回忆文章,非常有意义。
去扫墓,鲜花是少不了的,虽然距离清明节还有一些时间,但是白色菊花、黄色菊花、白玫瑰、白百合等素色系鲜花已成为首府鲜花市场的“主角”,不仅预订量日益攀升,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近日,记者在河源市街头、殡仪馆附近的一些花店走访发现,花店无一例外地把菊花、康乃馨等祭祀常用花卉摆在显眼位置。花的价格也比平时上涨一倍多,但还有不少市民都纷纷而来购买。一位花店老板告诉笔者,今年河源百姓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都更喜爱于用鲜花寄哀思,拜祭先人。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