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方法和作用_说明文作文1200字以上

  说明文的手法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

  常用的说明手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下定义、做引用、

  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

  作假设、作诠释

  作用举例: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2.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3.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条理性。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4.做比较:清晰明了地说明……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

  5.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7.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揭示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

  8.引资料:具体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是说明更具说服力。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9.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点,是说明更具体。

  说明文的分类

  一、对象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分为:

  1、事物说明文: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如《中国石拱桥》;

  2、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理。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二、语言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

  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 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 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 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表示时间

  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表示空间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③、表示范围

  “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3日 下午7:30
下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上午2:29

相关推荐

  • 关于生命_初中议论文作文500字

      从懂事起,我就知道,人总是会死的,每一个人都逃不掉。   人死了,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彻彻底底。   所以我总是可以去逃避一些东西。《天若有情》里季冬阳说过“人能够长眠不醒也是…

    作文 2023年3月25日
    04
  • 老鼠画猫音乐课件_小学记叙文作文900字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画画,唱唱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初步学会歌曲《老鼠画猫》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作文 2023年2月27日
    010
  • 我喜欢的春节_四年级说明文作文500字

      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热闹,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湖北的年俗吧!湖北的一…

    作文 1天前
    03
  • 我很重要读后感_读/观后感作文400字

      读毕淑敏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

    作文 2022年12月21日
    033
  • 大学女生节活动策划书_应用文作文900字

      “女生节”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于高校,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女生节”是以关怀我校广大女生为宗旨,以一系列的活动为方式,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女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

    作文 2022年4月22日
    079
  • 元宵花灯会策划书范文_应用文作文1200字以上

      寒假开学,新年的喜庆气息仍未消散,大家在元宵佳节之前返校,仍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中,喜欢热闹,为了活跃校园气氛,缓解大家的思乡之情,特举办元宵花灯会,让大家欢聚一堂,享受轻松氛围。…

    作文 2023年3月4日
    011
  • 失去的亲情_初中议论文作文500字

      每个人哭的时候和样子不同,有人选择在众人面前嚎啕大哭;有人躲在墙角,默默哭泣,人在想哭时,很难压抑自己内心的悲伤。   我外公在我初一时,就离开人世。当时,我赶回家奔丧,看到他…

    作文 2022年6月28日
    094
  • 怎样学雷锋作_小学记叙文作文700字

      雷锋,一个熟悉而响亮的名字;雷锋,一位平凡但却伟大的战士。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三月,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引发了无…

    作文 2022年11月14日
    056
  • 二次经营的策划书_应用文作文1200字以上

      华东汽车城室内精装修工程属于办公楼装修性质,11F—20F为一般的办公区域,21F、22F为老板办公区域,电梯厅墙地面采用石材,卫生间墙地面采用瓷砖,过道天花为石膏板吊顶,办公…

    作文 2022年5月28日
    072
  • 生活随笔文_说明文作文1200字以上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年一度的端午又到了。   关于端午众所周知的不过吃粽、赛龙舟。可是端午的来历以及其传统知道的人?有多少呢?   古人对端午的认识也不同。唐玄宗李隆基曾借端午…

    作文 2022年5月18日
    08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