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_高中说明文作文1200字以上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文”“质”之争产生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下面一起来看下!

  一、引言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翻译高潮,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翻译理论家,翻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起自汉魏,盛于隋唐,续至宋元,有深远的影响,很值得挖掘与探索。初期的佛经翻译常用“文”与“质”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成为“文”、“质”之争的内在辩题。在当时称为“质直”和“文饰”两种倾向,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直译”与“意译”。自东汉至唐宋这一时期佛经翻译理论主要是就直译(质)还是意译(文)的问题展开了论战。

  二、“文”“质”之争形成的原因

  佛经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盛行为佛经翻译的实践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发了理论上的“文”“质”之争。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早在公元65 年前就传入中国。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总是想方设法利用宗教来压制劳动人民。所以佛经一经传入,便首先在统治阶级中传播开来,并逐步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佛教徒们为宣传其宗教教义,必然要输入印度的佛经经典。这样,佛经翻译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理论上的交锋也随之兴起。因此,倘使没有大量的佛经翻译实践活动,也不会有最初理论上的“文”“质”之争了。

  译学理论的发展、译者们自身观念逐渐宽泛及其所受影响、其掌握语言学知识的多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翻译观,从而形成了翻译主张的不同。譬如释道安自身所处时代属于佛经翻译的草创阶段,主张直译带有其必然性;当时符秦译场的主持人赵政也是采用直译法;主张意译的鸠摩罗什本人精通佛学,又晓汉语,再得到众多名僧的协助,因此所译经论的质量,文美意达,言精旨近;主张直译意译相结合的一代宗师玄奘处于一个佛经翻译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各方面的翻译见解比较成熟,又由于他本人学力的深厚和对于华梵语文的通彻,所以能够熟练而巧妙地对待原本,使译文能言文达旨。

  三、“文”“质”之争的派别

  (一)直译派(偏于质)主张翻译只要能传达经典的原意就可,至于文辞的修饰无关紧要。因此,翻译是只需“径达”,或者“案本而传”的实录。在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主张直译的翻译家们有:

  安世清(安世高):东汉西域安息人安世高,是我国有史可证的佛经翻译第一人,也是翻译史上最早的质派译家。他通晓华语,故译文比较能传达出基本意义,梁皎慧《高僧传》评他的译本“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说他说理明白,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总体而言,他是偏于直译的。

  支谶(支娄迦谶):东汉时支谶所译经典属大乘佛教,译文比较顺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文的面目,往往“辞质多胡音”即多用音译。可见,他也是主张文章需直译的。

  竺法护:西晋竺法护主张存真偏质,尽可能传达出原文的真意,因此偏重于质朴,后人评价其是一种存真的质,是“言准天竺,事不加饰”。

  释道安:言及直译派,晋,前秦时释道安可谓是典型人物。道安不通梵文,主张“案本而传”。在他看来,译经的目的是让人通晓用异域之语所撰经文传达的意思。如果改变了原文的面目,译文便失去了价值,因此译文必须质朴,充分传达原意,对原文不得增减,甚至在词序上也要求照搬原文。道安理论的核心是要忠实于原文,力求合乎原文原意,反对削胡适秦,饰文灭质,求巧而失旨。他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理论对以后的翻译工作颇有影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五失本”中的第二条中认为将“质”译成“文”则是失本,为了保证不“失本”,在对待“巧”(实质是文)与“质”的关系上,也应该以“质”为主,足见他是主张纯粹直译的。

  彦琮:彦琮在《证论》的开首,完整复述了道安关于“五失本,三不易”的论点,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出了“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的原则,也是坚持忠实第一和倾向于直译的。

  (二)相比之下,意译派(偏于文)认为在不违背经义并且能传达经旨的情况下,对文章做一些增删,有所修饰,略显文采,使文章能更好地传达,都是可以的。其代表人物有:

  支谦:三国时期,支谦译经较多,他的文章译得“曲得圣义,辞旨文雅”(《高僧传》)。此句话道出支谦的译文是颇具文采的。道安谓“护公所出,纲领必正;虽不辨妙婉显,而宏达欣畅”。足见支谦倾向于“文”而不是“质”。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罗什,精通梵语,充分认识到翻译的困难,认为“因译传意,岂其能尽”,继而提出变直译为意译的三原则,即增减变通的翻译技巧。在他看来,翻译中的言意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言简并不一定导致意也简。相反,只要“趣不乖本”,翻译时做一些必要的增减能使文章更为畅达,其文意反而能更好地传达。罗什是反对直译的,倾向于意译的。他在意译原则的指导下,常删掉原文的繁复之处,而且不拘原文体制,经常变易原文。他译的《法华经》被人称赞有“天然西域之语趣”,表达了原作神情,译文妙趣盎然,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他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气,在译史上树立了一个楷模。

  (三)由于“文”、“质”两派长期以来各持己见,以己之长驳彼之短,发展到后来又出现了调合两派矛盾,融合两派之长的折衷论――文质融合派(文质相兼),主张在翻译过程当中,应当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两者相结合、相兼顾。其代表人物有:

  慧远:东晋高僧慧远对主张直译的道安与主张意译的罗什都比较了解,他通过研究梵汉两种语言的基本规律,指出“文过其意”是意译之失,“理胜其辞”属直译之过,继而提倡“详其大归,以裁厥中”的折中原则, 主张不宜各持一端而应两者兼顾。他指出应该“文不害意”,又“务存其本”,两种翻译方法互相参考,最后以一种适中的办法完成翻译。于是他在做了认真的思考之后,认为佛经翻译时既不能“以文应质”,也不能“以质应文”,“质”“文”两种译法都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僧佑:南朝齐、梁的僧佑与慧远等人的见解一样,持一种辩证厥中的看法。他认为译文“文过则伤艳,质甚则患野,野艳为弊,同失经体。”所以,必须兼顾文质。

  玄奘:唐朝为我国佛教全盛时期, 这一阶段的佛经翻译事业达到了顶峰。唐代僧人玄奘,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集大成者并后来居上的翻译家,开创了中国译经史的新风格、新局面。他是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提出“五不翻”的原则,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主张“文”“质”结合,还选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其在翻译上已达到炉火纯青、得心应手的熟练程度。

  四、“文”“质”之争的理论价值及其引发的思考

  有翻译实践就必然有对翻译活动的思考、探索、研究与争鸣。这场“文”、“质”之争的重要理论价值在于揭示了翻译的矛盾:原文――译者――译文之间的基本矛盾。从实质上讲“文”与“质”都是译文的一种原则,“文”多一些或“质”多一些都不能成为译文优劣的标准。文派反对质派的侧重点在于质派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结构,忽视译文的文法而逐字译、死译、硬译等。其实,质译不是硬译,而是指用朴质的语言明白直接地表现原文,措辞恰当,不铺张,也不粗俗,恰到好处的一种翻译;而质派反对文派的基点在于文派过分重视译语的文法,为适应译文的习惯任意削删、编译,措辞上过分追求“典雅”、“华丽”。其实,文译的“文”应指“辞彩”,对译文加以修饰,在“信”的原则下使译文更加通达。

  那么,究竟怎么来看待“文”与“质”的关系呢?其一,“文”和“质”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翻译方法。在一切翻译活动中, “文”与“质”尽管方法不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和所要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其二,“文”与“质”是在传译活动中兼用的两种翻译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出现和相互关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语言的性质和几种语言对比的特点所决定的。翻译时,须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一味地追求其中哪一种都是不可行的。所谓的“文”与“质”并不是对立的翻译方法,两者都蕴含着翻译的真谛。只要真正具备了文学翻译家的资质,一切方法都能为我所用,以求译文的完美。

  五、结语

  “文”、“质”之争是贯串中国佛经翻译全过程的一个中心议题,是讲究文采修辞还是注重内容准确成为译者争论的焦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直至今日,仍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而且随着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翻译研究的深层化和系统化,翻译标准系统也会不断有所创新,日益发展完善。为此,新时期的翻译工作者要更好地继承、发展前辈的经验总结,从中吸取“真理的”成分,为建立完善当代翻译理论体系做好坚实的依据,而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这一份宝贵的文化研究遗产,无论是对翻译理论、翻译史,还是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等,也必然发挥出其不可忽视的巨大借鉴价值。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上午11:07
下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上午11:08

相关推荐

  • 我的愿望_八年级议论文作文7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是每个人的愿望都不同。大家想知道我的愿望么,那好我就来告诉大家把。   我的愿望是当白衣天使,我喜欢白色那纯净的白色。我喜欢天使,因为天使能有一双隐形的…

    作文 2023年1月5日
    0
  • 语文课文最后一课的优秀续写_初中应用文作文800字

      我轻轻擦去课本上的灰尘,缓缓的将课本一本一本的塞进书包,最后一课续写。想到明天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想到韩xx先生再也不能教自己了,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但当我看到韩xx先生高大…

    作文 2023年5月17日
    0
  • 桂林山水的导游词范文_应用文作文1200字以上

      广西桂林山水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游广西桂林的导游,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我会尽自己的所有能力为你们讲解的。   好了,我们言归…

    作文 2022年11月21日
    0
  • 忽略的记忆_九年级记叙文作文1200字以上

      四年前,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来到深圳的小梅沙,记得那日,深圳正是波光跃金之时,天上云淡风轻,小梅沙的海浪上,更是长虹卧波。红通通的小手被妈妈的手牵着,逛海边店时相中一串见壳风铃…

    作文 2023年3月22日
    0
  • 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_应用文作文1100字

      今天学习了几个通报案例,使自己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这些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同志沦为阶下囚,是因为他们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

    作文 2023年6月6日
    0
  • 冬日阳光_初中记叙文作文400字

      午间,坐在阳台的椅子上晒着太阳休息,一股暖流通往周身,无比的舒适。我喜欢这样晒太阳。隆冬的气息在一阵阵冷风的吟唱声中拥抱着大地。。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精彩与美…

    作文 2023年2月25日
    0
  • 最新安徽合肥导游词_应用文作文900字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全国甲等开放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高科技工业园…

    作文 2022年7月2日
    0
  • 一出好戏观后感_1200字以上作文

      一出好戏刚上映的时候,朋友约我去看我没去,后来偶然在微博上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细思极恐的图,因为没看过电影,所以没太大的感觉。国庆期间,电影下映了,我在爱奇艺看完了这部电影,晚上。…

    作文 2022年5月26日
    0
  • 李清照的称呼从何而来_高中议论文作文900字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后世流传多首她的词作,堪称中国文坛额佼佼者。李清照号称李三瘦,那么她的称呼有何而来呢?   李清照词风   李清照的写词风格是婉…

    作文 2022年3月26日
    0
  • 文具的悄悄话_五年级记叙文作文400字

      “台灯大叔,您怎么了?”躺在台灯旁边小铅笔问。台灯有气无力地说:“小铅笔,我发烧了,你摸摸我的头,可烫了!   唉,这个阿宝,快变成‘粗心大王’了,他只知道开亮我,就是不知道把…

    作文 2023年3月6日
    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